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方志永州 > 民俗风情
节庆习俗
  • 2020-05-12 10:57
  • 来源: 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
  • 发布机构:永州地情网
  • 【字体:    

节庆习俗

一、传统节日

(一)春节

俗称“过年”,包括除夕到元宵节之前的整段时间。为过好春节,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即着手准备,有童谣曰:“二十一,打主意;二十二,上街街;二十三,送灶王;二十四,过小年;二十五,做豆腐;二十六,砍猪肉(或杀肥猪);二十七,杀阉鸡;二十八,打糍粑;二十九,样样有;三十日夜,团圆酒。”除夕日,户户贴门神、春联,洒扫庭院,洗澡换衣。除夕夜合家吃团圆饭,菜式丰富,且有鱼上席,表示年年有“余”。饭后守岁,长辈给小孩压岁钱,至凌晨子时燃放鞭炮,辞旧岁迎新年。正月初一为“春节”,忌扫地、倒垃圾,忌说不吉利的话。起床后,先向尊长磕头拜年,早餐吃面条,意为长发吉祥。外出时谓之出行,至当地土地庙祭祀,回家时,折一束树枝,谓之“发财”,然后,到亲友家拜年,直到正月十五日止。春节后,凡第一次见面均需打拱作揖相互拜年,说吉祥话。春节期间,耍龙、舞狮,开展各种文娱活动,亲朋互相宴请,叙情话旧。

拜年的次序,有“初一崽(给父母拜年),初二郎(女婿给岳父拜年),初三、初四女回娘(女回娘家拜年),初五、初六拜地方(拜朋友)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上述习俗除磕头外多有沿袭,并增加“拥军优属”活动,部分单位举行

“团拜会”,代替走家串户拜年。

(二)元宵节

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,各地习俗大致有三:一是吃元宵。二是整夜灯火长明。“有三十晚上的火,十五晚上的灯”之说;还有俗兴“老鼠嫁女”,将烛光从卧室、堂屋等门口断断续续插至大门外;蓝山等地还一家大小,敲锅盖打畚箕送鼠出门,谓可减少鼠害。三是“闹元宵”,舞灯(用纸扎各种形态的灯笼,内点蜡烛)、舞龙耍狮、踩高跷、演戏、扎故事灯等。元宵节后,一切农事活动正式开始,故有“吃了元宵酒,锄头挂耙不离手”、“吃了元宵肉,各自寻门路”、“吃了元宵饭,各人寻事干”等谚语。

(三)清明节

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,每年清明的前三天后四天,各家备酒肉、公鸡、粑粑、鞭炮、纸钱等,到亲人坟上烧香扫墓、垒坟,俗谓“挂山”或“挂纸”;各宗族男丁聚集祠堂分糍粑、猪肉或会餐,俗云“吃清明会”或“清明酒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“吃清明酒”之风消失,扫墓习俗未改;部分机关、学校还组织职工、师生为革命烈士扫墓,敬献花圈,以示悼念,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。近年来,同族“吃清明酒”的习俗在部分地方有所复原。

(四)端午节

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,有如下风俗:一是在门前插艾叶、挂菖蒲,灶上放老君须,以示避邪。二是将草药熬成水,老少沐浴,谓洗后不生疮。三是饮雄黄酒。四是包粽子。五是划龙船。

(五)尝新节

农历六月初六,早稻成熟之时,折一束稻穗放在饭面上煮熟,烹饪时新果蔬,宰鸭煮鱼,于中午祭拜天地、祖先,然后合家欢宴,意为“庆丰收”。

(六)中元节

农历七月十五日,民间称“鬼节”、“七月半”(有的地方定于七月十二或十四日),是祭祀祖先的节日,无论贫富,都慎重其事。十四日晚,各家各户都到河边、坪场焚烧包封好的纸钱,富有者还用箔纸折叠舟船或祭灵屋,一起燃烧,俗称“烧包”。烧前将包堆好,用石灰在周围画上圈,意为警戒,防止野鬼抢钱,给孤魂野鬼的纸钱分别另烧。十五日早上敬供早餐后,燃放鞭炮送祖先回归阴曹地府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此俗渐废。80年代后,烧“包”祭祖之风又有所抬头。

(七)中秋节

农历八月十日中秋节,又称“团圆节”,外出人员一般赶回家与家人过节团聚。节日晚餐备办丰盛家宴,合家共饮,饮后赏月;阴雨天气,亦在家中吃月饼、花生茶点,共叙家常;部分地方有互赠礼物贺节和晚间祭祀月亮神的习俗,本日忌打破镜子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此节风俗除祭礼月亮神外基本依旧。

(八)重阳节

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,多数地方有于此日酿酒习俗,认为“重九”酿酒酒味香醇,久留而不变质。旧时,读书人于此日登高抒怀,饮酒赏菊。80年代,部分学校或组织学生进行登高比赛,或由教师带领学生登临附近名山胜景,作文赋诗以为乐事。政府还将此日定为“敬

老节”,组织开展敬老活动。

二、地方节日

(一)赶鸟节

农历二月初一是境内瑶族的赶鸟节。江华岩口铺神仙洞的白头山赶鸟会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一般有“比鸟”和“歌鸟”两项主要活动。比鸟即斗鸟,歌鸟即青年男女对唱瑶歌,以歌为媒,自由恋爱。宁远县、蓝山县和江永县瑶家赶鸟节这天,将一个个染上红、绿、黄三种颜色的小糯米粑粑用小竹棒插在门窗上、篱笆上、门楼上、田垄上和菜园周围,让鸟儿来吃。俗说这天是鸟的生日,让鸟儿在生日里吃个饱,粘住嘴,以后就会不犯五谷。

(二)牛王节

俗以农历四月八日为“牛王生日”,故叫“牛王节”。这天,农家停止用牛耕田,让牛休息。部分地方用“乌树叶”浸水煮饭吃,饭呈紫色,俗称“乌饭”,又名“青精饭”。用乌树叶浸水洒牛栏、牛身,习俗认为,此可防蚊子咬牛。

(三)“斗牛”节

农历四月初八,是江永黄甲岭、松柏、上江圩一带瑶族姑娘传统的“斗牛”节。斗牛节并非斗牛,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“合餐”。这一天,姑娘们自带花蛋、花糍粑、花糖等自制食品,到野外相聚,一面观赏品评“三花食品”,一面唱山歌、讲故事、游乐戏嬉,还谈论个人生活情趣、婚姻计划,叙说自己高兴或苦恼的情怀。阿妹“斗牛”,如有小伙子偷看,一旦被发现,就得接受“处罚”:为姑娘们拣柴烧火、煨烤食品、寻找野果、采摘山花,而不能逃跑,否则,姑娘们就会取笑,传扬开去会成为笑柄,连最好的姑娘也要和他告吹。每年阿妹“斗牛”节,都会发生小伙子被罚的趣事。

(四)盘王节

农历十月十六日的“盘王节”为瑶族最大的节日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杀鸡宰猪,唱歌,跳长鼓舞,亲朋好友相互拜节,祭祀盘王。举行祭祀时,唱盘王歌,跳长鼓舞,放花炮,放三眼铳,砍神牛,吹长号,游村寨,举狗头旗开路,锣鼓声、鞭炮声、唢呐声震天动地,人山人海,充满节日气氛。

(五)倒稿节

农历十月十六日,是江华平地瑶瑶族欢庆丰收的日子。这时,稻子、红薯、包谷(玉米)、粟米等农作物都已收割完毕,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“倒稿节”。在这之前,谁种谁收,不得乱割滥收,否则按乡规民约处罚。过了这天,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,谁收谁得,不得干涉。人口多的大瑶寨于这一天举行一次大规模“斗牛赛”,晚上,男女青年分山寨自动聚集在一起唱“倒稿歌”,心情欢乐。

三、法定节日

民国时期定公历3月8日为世界妇女运动节,3月12日为植树节(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),4月4日为儿童节,5月1日世界劳动节,5月4日为青年节,6月3日为禁烟节,6月6日为教师节,后国民政府令改孔子诞生日为教师节,10月10日为国庆节(又称双十节),11月21日为防空节,12月25日为民族复兴节(云南讨伐袁世凯起义纪念日,蒋介石西安被释)。以上节日活动,除学生和公务员外,人民群众很少参加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决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节,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,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,5月4日为青年节,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,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,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,10月1日为国庆节;后又定3月12日为植树节,农历9月9日为老人节,9月10日为教师节。上述节日活动,以国庆节最为隆重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中共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(永州市地方志编纂室) 主办
电话:0746-8358070    编辑部邮箱:yzszb8358070@163.com
备案序号: 湘ICP备2021015108号    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    地址:永州市冷水滩区湘江东路166号潇湘大厦
Copyright (C)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中共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(永州市地方志编纂室) 版权所有